今年十大海洋廢棄物數(shù)量以塑膠碎片居首,其他依序是保麗龍碎片、紙袋塑料袋、玻璃飲料瓶、吸管攪拌棒及封套、瓶蓋、免洗餐具、菸蒂、衣服鞋子手套、塑膠飲料瓶等,塑膠產品比率合計高達88.8%。
荒野保護協(xié)會今年9至10月在全臺啟動18場凈灘行動,動員約6000名志工,凈灘總長度達16公里,撿拾約7931公斤共107618件海洋廢棄物。
荒野保護協(xié)會理事賴榮孝指出,“塑膠碎片”在臺北、桃園、新竹3地排名首位,“塑膠帶與紙袋”也名列3個地區(qū)前三名,塑膠碎片多為破碎寶特瓶、免洗餐具、塑料袋等生活用品,顯示出北部都市人口密集高、外食族多、對一次性塑膠制品依賴度極高。
荒野保護協(xié)會也首次在新北市、臺南市與高雄市3處發(fā)現(xiàn),各種塑膠廢棄物破裂成細小碎片,嚴重入侵臺灣海岸。其中高雄市林園區(qū)的中蕓沙灘,僅僅一 平方米的沙灘內,微塑膠的密度就高達787 件,臺南市南區(qū)的四鯤鯓沙灘除了微塑膠密度達199件,更有近兩成是五顏六色的塑膠原料顆粒。
賴榮孝說,數(shù)以億萬計的微塑膠已悄悄污染臺灣海岸,每一件碎片都極有可能被海鳥、海龜甚至是魚類誤食,進而危害人類食用安全。3個沙灘驗出一般人不會接觸的塑膠原料顆粒,更顯示塑膠制造業(yè)在原料端的控管發(fā)生問題。